1.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
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
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
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 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
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
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
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
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
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
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2.老德国镜头都有那些
德国镜头品牌有梅耶、禄莱、福伦达。
1.福伦达:其创始人名字是福伦达。 早在照相机被发明前的18世纪福伦达即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光学仪器厂商。
厂址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随后迁移到德国。1839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在法国出售。
翌年,研制成功独立照相机,1841年开始销售。之后,受到世人青睐。
可谓是伴随摄影历史同步发展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照相机厂商。2.禄莱:摄影技术还在刚开发及研究的初期,德国工匠雷哈夫·海德克(Reinholf Heidecke)和商人保罗·福兰克(Paul Franke)在德国小镇布鲁斯威克(Brunswick)建立了一个工厂。
正是就在这里,日后诞生了著名的,以德国精密光学工业代表著称的禄莱 Rollei。禄莱相机是120相机的鼻祖,凭借其优异的品质和优秀的成像画质,为全球广大专业摄影师所认同。
3.梅耶:是德国镜头名厂——MEYER OPTIK(梅耶) 坐落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格尔利茨(Gorlitz)生产的知名德国镜头。早在二战前,MEYER OPTIK就为许多德国相机生产配套镜头。
扩展资料:其它知名相机:1.柯达 布朗尼照相机。销售时间:1900年 (美国)。
生产厂家:柯达。照相机类型:箱式相机/6X6、117卷装胶卷/凹凸透镜镜头/单速旋转式快门。
2.小型帕路莫斯。销售时间:1903年 (德国)。
生产厂家:卡尔.蔡司 帕路莫斯.巴。照相机类型:单片相机/9X12厘米、大陆型手札干板/天塞145MMF6.3/焦平面快门。
3.骚豪反光热带机。销售时间:1909年 (英国)。
生产厂家:马里奥。照相机类型:木制大型反光相机/大8X10.5CM、大陆型手札干板/罗斯大光圈152MMF4.5/焦平面快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梅耶镜头百度百科-禄莱相机百度百科-福伦达。
3.请教蔡司Carl Zeiss老镜头:Pro
35/4和35/3.2各代表什么意思?
答:35是表示镜头的焦段,这两枚镜头都是35毫米的广角镜头。
4和3.2表示的是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
contaflex super 用这两个镜头都可以的吗?
答:个人判断,不能用。因为contaflex super是更换 前镜组 的(不是更换整组镜头)
有没有用过contaflex super的?感觉这机子怎么?
答:我算是个蔡司迷,且收藏相机,手头有一本蔡司目录……contaflex super是战后西德蔡司推出的一系列135单反中的一款……现在的话,收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同时也不建议你购买Contarex系列,rex——音译 瑞克斯。是德文里“王者”的意思,即 康泰克斯 系列相机里的王者,最高版本……它有相机之王,豪华单反之称号……但是这也慢慢在成为一段历史,Contarex也有一个系列,第一款就是俗名“独眼龙”“牛眼”的相机,全金属打造,横走帘幕快门,B门~1000分之1秒,全手动,不需电池……产量有几千架,40多年过去了,现在是藏家手里不能缺少的名机之一,国际收藏价居高不落,我幸得2台……但是此机正因为太“高贵”了,其镜头卡口和光圈偶合结构都是绝版的,只有Contarex系列镜头可用……故其“独眼龙”的称号,独 就 独在此地!他的实用价值现在远没有收藏价值大了。 其实又有几个人舍得拿 Contarex 来“实干”的?
Contax系列,它是旁轴相机,当年是每款都力挫莱卡的相机!它如今因为其高素质的镜头,倒是收藏 使用皆可。但是还是收藏为多。
现在的配套镜头都卖800-1000元左右,是不是有点贵?
具体型号,列举一下。 不同型号,价格出入较大的。
但是Pro-Tessar版本 在蔡司镜头里是属于较普通的版本的,比较高的版本是 普莱纳、松纳系列……但是绝不说明Pro-Tessar的成像质量就不好!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最大区别就是 不管是高低版本,德国人给你的镜头都经得起考验!不像日本人 所谓的什么“狗头”“牛头”“红环”“金环”之间等级分明,差别悬殊
关信息可以参考:不空洞复制,皆针对原帖,一字一句码出来的
《关于蔡司鹰眼Tessar50mm标头的问题》
4.Rollei35 对于胶片机入门合适吗
要入哪个门?是胶片相机操作的门,还是单纯用技巧不依靠外力拍摄胶片的门?在用禄来35之前得搞清楚这个问题。
从单纯用技巧不依靠外力拍摄胶片来说,禄来35非常合适。第一,禄来35是一台用法十分怪异但是又极为方便的照相机。
拍摄之前看两眼,第一眼望向被摄物确定拍摄参数,第二眼望向相机机顶,从上往下所有参数及曝光情况尽收眼底,然后端起来取景拍摄,很快,很合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非常不推崇SE、TE和LED三种非追针式测光表的机型。
因为低头选取拍摄参数后还要从取景框内确定曝光是否正确,再修正时又多了一个动作。第二,可以养成拍完就过片的好习惯,不会错失机会。
因为不过片镜头缩不回去,那镜头拉出来时也自然就可以直接拍摄了。这和操作数码相机的程序是相同的,按快门前总是做好准备的。
第三,很多人觉得估焦难,其实并不难,特别是用好景深范围,常用超焦距拍摄就可以了,旁轴联动测距或者单反对焦屏对焦在非高精度手动操作时并非不可或缺。需要精确估焦的,一般都在2米以内。
可是啊,禄来35配备的40mm焦距镜头拍摄人像时,一般还是要离着2米开外,不用大光圈风险其实不大。超焦距拍摄推荐学习一个,这是非可变点对焦时代操作手动照相机的必备手艺。
旁轴联动测距或者单反对焦屏对焦在非高精度手动操作时并非不可或缺。第四,其实测光也不难,阳光十六法则加上机内测光,拍个负片完全没问题。
多学多练会好的。一般负片的宽容度上下在7个EV左右,欠曝或者过曝一两挡无伤大雅。
用胶片拍摄吧,只要符合基本法就不会有大问题,有时甚至也可以形成独特的“胶片味”。总之,如果题主的意思是本身会使用各种类型的数码相机,只是没用胶片相机拍过照片的话,那禄来35当做入门机还是可以的。
如果了解摄影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数码摄影中,那干脆可以说用禄来35拍摄,记住几个操作要领,15分钟即可入门。从学习胶片相机操作,感知各种参数对感光和成像的影响的话,禄来35不是太合适。
第一,这不应该是你的第一台相机。历史上动辄三四百马克的价格,是普通家用相机的2-4倍,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给普通照相机用家准备的。
另外前面说了,用法非常怪异,非常怪异,非常怪异,以至于操作方式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一般相机过片在右手,禄来35在左手;一般相机不用沉筒式镜头,禄来35用,而且还加上一个快门上弦才能收镜头的条件;闪光灯在下头,对于轻便闪光灯,有时容易误碰测试按钮,而且离近了会产生很惊悚的鬼影;光圈快门速度在前脸上,强调左右手的协调,初次使用的话十分不习惯,光圈调节环下面的锁也需要适应,而且有锁没锁、锁上加锁,这个小零件在不同时期都有三种设计。
再者说,就算这种用法太怪的照相机一旦用习惯了,再用别的恐怕还得推倒重来。第二,在对焦方面,禄来35没有合焦显示机构。
这导致和一般相机,特别是后来的很多旁轴相机相比,摄影程序比较固定,否则就要做无用功。后来测距器普及之后,很多旁轴相机都在取景框内加上了测光参数,加上黄斑对焦,眼睛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用离开取景框。
也就是把禄来的两眼拍摄进一步简化到了看一眼就能拍。当然,这不是禄来35的错。
和禄来35尺寸近似的胶片相机中,只有奥林巴斯XA内置测距仪,那玩意儿更是一朵奇葩。第三,不当操作的损坏是致命的。
我有一台德国生产的禄来35B,很便宜的价格收过来,然后发现是坏的。当然了,别的机器提供零件也还凑合,算是发挥了点余热。
坏在哪儿了?坏在镜筒和前脸的卡扣上,结果是不可修复的。不可修复的。
不可修复的。不仅这块不可修复,镜筒导轨也划拉烂了,可见当时的用家最后的摧残是多么的努力了。
还有一台35,也不贵,收过来之后发现卷片齿轮完蛋了,这倒是少见。话又说回来,如果禄来35拿在手里完全不会用,用同时代别的相机其实也未必就用得好。
如果题主的意思是没拍过照的话,那当我上面的话没说。仅凭印象按照“正常”的方真的去操作,第一次操作一台禄来35也可能成为这台机器的最后一次,花了不少钱,何必呢。
关于禄来35及我对各型号的看法,另请参考:Rollei35 rollei35s rollei35se优劣是什么,该怎么选择? - 车师傅的回答吼吼吼。编辑于 2016-04-011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作者保留权利收起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用户要饭的3 人赞同禄来35有多个版本,具体可以去色影无忌查询。
国内很多中古禄来35都有测光失灵的问题,而且电池很不好搞(水银电池,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停产多年),机械结构倒是很可靠,B35那批除外。成像上看版本了,公认35S的40mm f/2.8 Sonnar优于天塞的40/3.5,何况4…显示全部禄来35有多个版本,具体可以去色影无忌查询。
国内很多中古禄来35都有测光失灵的问题,而且电池很不好搞(水银电池,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停产多年),机械结构倒是很可靠,B35那批除外。成像上看版本了,公认35S的40mm f/2.8 Sonnar优于天塞的40/3.5,何况40/2.8有HFT镀膜加成,但个人觉得还是要看冲印的技术。
使用方便程度上主要还是对焦问题,被AF宠坏。
转载请注明出处摄影入门网 » 德国肖特老镜头35/3.5(照相机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