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避免镜头眩光?
方法:
1、使用高质量镀膜镜头
现在的镜片都是由树脂或玻璃材质造成,受到自身物理因素影响,在光线透过他们时,不是100%的光线会进入相机,一部分光线会在镜片上反射,造成眩光。使用增透膜技术会大大改善镜片的透光率,使得更多的光线透过镜片,减小反射。
现在的变焦镜头,十几个镜片很正常,因此,不同镜片要根据材质和对不同光色的吸收程度分别镀上不同特性的增透膜,这样搭配起来才能够有效提高透光率,并且使色彩得到平衡,因此看镜片反光的颜色才会不同。
镀膜不能完全消除眩光,它只是起到减弱作用,所以选择高质量镀膜镜头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弱眩光。在擦拭镜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镀膜弄坏。
2、使用遮光罩
可以这么说,遮光罩是镜头光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它被广泛使用在逆光摄影当中,可有效防止镜头眩光。形状常见的有圆筒形和花瓣形,材质大概为:金属、塑料、橡胶三种,并分长短,因此要选择与镜头相配的遮光罩。
优质遮光罩的内壁是经过多重消光处理的。其内壁的反射率仅为10%左右,使用时本身不会对镜片产生折射。使用遮光罩不仅对于抑制画面眩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有显著作用,并且可以阻挡雨雪溅落、保护相机和镜头免遭意外碰撞。
如果光源离遮光罩太近,仍有可能出现眩光,这时可以用手或者帽子等遮挡在光源那一侧,使遮光罩得到延伸。
3、调整角度
既然我们知道了眩光的产生原因,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去避免它,所以应该调整镜头或者光源的方向,防止光源正对镜头或者离镜头太近,在取景框中观察眩光的变化,直到满意后再按动快门。
2.请教 眩光 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啊???
你所说的指这样的眩光吗?
只要你面向着强光源拍摄就可以实现了,如果该光源还在你画面中出现的话,眩光效果会更加明显(只是你注意千万别对着太阳对焦,可能烧坏快门帘幕或导致测光系统失灵)。
这种眩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强光源在镜头中的各个镜片间反复地产生了反光,所以画面上看眩光都是连成串的。从一个镜头的光学素质上来讲,眩光是一种有害现象,影响你的成像质量,所以各个厂商都在努力地消除这种现象,多采用提高镀膜技术,削弱镜片反光能力的手段。
但是,眩光这东西如果合理利用,会产生独特的效果,它会使画面的镜头感更强,画面更加生动。所以说凡是都有正反两面。
祝好运!
3.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眩光哪个严重些
首先,从设计理念说起。
定焦镜头就是一个固定焦段,镜头所有镜片都可以以这个焦段为中心去设计。各片镜片什么情况下散光,镜头内部的反射光等等都会容易的得到考虑
而变焦要照顾各个焦段,而且变焦镜头镜片大多会多一些,这就会比定焦镜头设计就更加麻烦。特别是大焦段的变焦镜头(用最大焦距除以最小焦距,18-105就是105/18=5.83倍变焦)要兼顾的焦段更多,成像上和眩光上 当然更难处理了
当然,价钱,做工,新工艺也是很有讲究。
如50 F1.8 多大数情况下是比不上50 F1.4的。再如尼康的原厂头,大多数比副厂头的抗眩光或成像上等又多好一些. 一些加了非球面镜片的镜头,做工又好的镜头(24-70F2.8 )抗眩光效果比50 F1.8会好一些。一些新的镀膜比那些70,80年时没有镀膜的镜头抗眩光的效果会好
4.如何避免镜头眩光
方法: 1、使用高质量镀膜镜头现在的镜片都是由树脂或玻璃材质造成,受到自身物理因素影响,在光线透过他们时,不是100%的光线会进入相机,一部分光线会在镜片上反射,造成眩光。
使用增透膜技术会大大改善镜片的透光率,使得更多的光线透过镜片,减小反射。现在的变焦镜头,十几个镜片很正常,因此,不同镜片要根据材质和对不同光色的吸收程度分别镀上不同特性的增透膜,这样搭配起来才能够有效提高透光率,并且使色彩得到平衡,因此看镜片反光的颜色才会不同。
镀膜不能完全消除眩光,它只是起到减弱作用,所以选择高质量镀膜镜头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弱眩光。在擦拭镜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镀膜弄坏。
2、使用遮光罩可以这么说,遮光罩是镜头光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它被广泛使用在逆光摄影当中,可有效防止镜头眩光。形状常见的有圆筒形和花瓣形,材质大概为:金属、塑料、橡胶三种,并分长短,因此要选择与镜头相配的遮光罩。
优质遮光罩的内壁是经过多重消光处理的。其内壁的反射率仅为10%左右,使用时本身不会对镜片产生折射。
使用遮光罩不仅对于抑制画面眩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有显著作用,并且可以阻挡雨雪溅落、保护相机和镜头免遭意外碰撞。如果光源离遮光罩太近,仍有可能出现眩光,这时可以用手或者帽子等遮挡在光源那一侧,使遮光罩得到延伸。
3、调整角度既然我们知道了眩光的产生原因,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去避免它,所以应该调整镜头或者光源的方向,防止光源正对镜头或者离镜头太近,在取景框中观察眩光的变化,直到满意后再按动快门。
5.关于渐晕和眩光(摄影知识)
【渐晕】: “由轴外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被部分遮拦的现象叫渐晕”。简单的说,边缘入射的光线会受到光圈前后镜片大小的限制,特别是远离光圈位置镜片大小的限制,无法像中央入射光线那样充分利用光圈孔径,从而形成暗角。拿其镜头对着镜片看看,当镜头倾斜到一定角度,光圈开口就会被前后镜片边缘遮挡一部分,角度越大挡得越严实。
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渐晕暗角。一是收缩光圈,二是增加光圈前后镜片的大小
现代相机的镜头,往往采用多组镜片矫正色差,相差,畸变等失真,一块镜片两个面,镜片表面越光滑,透光性能越好,然而由此也带来了问题,光线穿透数组镜片的同时,会在其间多次折射、反射,形成不需要的“杂光”,这些杂光给画面蒙上一层灰雾,形成一块块光斑,甚至改变画面的透视关系。这些讨厌的杂光对画面的破坏便是通常所说的“眩光”现象。为了减少眩光,人们采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减少镜面的反光,同时在镜筒内壁增加了吸收光线的涂层,加装遮光罩等措施,但要想绝对消除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光源在45度斜上方时,眩光最严重。
【眩光】 严格的讲,只要有光线射入镜头,就会产生杂光,采用多层镀膜的镜头和UV镜消除杂光的能力较强,除此而外就是拍摄时要注意的事项了:
无论何种角度拍摄,一定要用遮光罩。镜头视角以外的金属,玻璃,水面等反光物质同样会形成杂光。遮光罩内壁涂有不反光涂层,避免粘上油污,要定期清洗。
用皮吹随时吹扫UV镜表面的尘土,不要小看石英颗粒形成的反光。
用不反光的黑纸板在光源方向遮挡。此时应注意,目镜中的画面要小于实际拍摄的画面,避免在画面中留下黑印。
最后一点,拍摄时应细心观察,尤其是逆光拍摄时,往往一张好的作品会因眩光而报废。
大图,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图片,很多的。这里只能发这么大的了
6.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眩光哪个严重些
首先,从设计理念说起。
定焦镜头就是一个固定焦段,镜头所有镜片都可以以这个焦段为中心去设计。各片镜片什么情况下散光,镜头内部的反射光等等都会容易的得到考虑而变焦要照顾各个焦段,而且变焦镜头镜片大多会多一些,这就会比定焦镜头设计就更加麻烦。
特别是大焦段的变焦镜头(用最大焦距除以最小焦距,18-105就是105/18=5.83倍变焦)要兼顾的焦段更多,成像上和眩光上 当然更难处理了当然,价钱,做工,新工艺也是很有讲究。如50 F1.8 多大数情况下是比不上50 F1.4的。
再如尼康的原厂头,大多数比副厂头的抗眩光或成像上等又多好一些. 一些加了非球面镜片的镜头,做工又好的镜头(24-70F2.8 )抗眩光效果比50 F1.8会好一些。一些新的镀膜比那些70,80年时没有镀膜的镜头抗眩光的效果会好。
7.什么是眩光
什么是眩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于英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苏伊士运河,面临着德国战机的轰炸破坏,运河建筑庞大,也很繁忙,传统的伪装方法显然很难使运河不被德军发现,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你想使某一样东西不被人看见,魔术师可以帮到你”,因此英国人找到一位著名的魔术师Mr.Meskelyne。魔术师沿着运河设置了许多旋转的探照灯,对于夜里光顾的敌军轰炸机驾驶员产生了大量眩光,令其很难发现运河的确切位置;同时敌机的挡风玻璃上常附着的灰尘、水珠及一些划痕对强烈的光束照射发生散射,进一步干扰了敌军的视线,就这样英国人在二战中成功的保住了苏伊士运河。
眩光(Glare)通常被用来描述明亮的阳光海滩或是积雪的山顶这样的一种环境状况,1984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对眩光的定义为: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表现的感觉。眩光的光源分为直接的,如太阳光、太强的灯光等,和间接的,如来自光滑物体表面(高速公路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根据眩光产生的后果主要归结为三种类型:不适型眩光、光适应型眩光和丧能型眩光。
不适型眩光是指在某些太亮的环境下感觉到的不适,例如坐在强太阳光下看书或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高亮度的电视,当人眼的视野必须在亮度相差很大的环境中相互转换时,就会感到不适。这种不舒服的情况会引起眼的一种逃避动作而使视力下降。在美国路易斯安娜洲闷热潮湿的薄暮中一辆由西向东行驶的大卡车发生了故障,停在了路边,夜幕渐渐降临,黑色的卡车很难被其它车辆看到,于是一位恰好路过的好心司机打开了车头灯,以警告卡车这条在线的车辆,就在这时,一位驾驶着有划痕的挡风玻璃的小车正由西向东接进了这辆卡车,车头灯光束通过挡风玻璃发生了散射,扰乱了小车驾驶员的视觉,结果他还没看到卡车就成为交通事故的牺牲品。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某些环境因素来尽量保持视野中各种光线亮度的趋向一致,才能减少这种眩光对我们的影响。例如当人在漆黑的房子里看电视时点一盏小灯便可避免不适型眩光。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使用计算机引发的视疲劳其实也与不适型眩光有关,计算机显示屏本身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光线是否协调很关键;比如显示屏放在明亮的窗前时眼会感到来自显示屏周围的眩光,这时重新调整显示屏的位置或安装窗帘则可以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周围环境光线太暗,使用者也会感到来自屏幕的眩光而产生后像效应,导致眼疲劳与视物模糊。如果引起眩光是来自光滑物体表面的反光,这种反光是特殊的,其中大部份被形成了偏振光,即光线被限定在一个平面中振动,这时普通的滤光镜并不起作用,只有偏振光眼镜来消除这种眩光。
另一种眩光被称为光适应型眩光,指的是当人从黑暗的电影院(或地下遂道)走入阳光下双眼视觉下降的一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强烈的眩光源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中央暗点,引起长时间的视物不清。当某些人患有眼底疾病(尤其是黄斑病变)时,由于视网膜上光感受细胞的明适应功能受到损害,对这种眩光的反应会更重。
最后一种眩光被称为丧能型眩光。丧能型眩光是指由于周边凌乱的眩光源引起人眼视网膜像对比度下降从而导致大脑对像的解析困难的一种现象,类似于幻灯机在墙上的投影受到旁边强光的干扰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的表现。有许多眼部因素会引起丧能型眩光,最常见的是老年白内障的患者,当人眼晶体开始出现点状混浊时,引起进入眼球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使患者感觉视物模糊(由于点状混浊常由极小微粒组成,所以散射的光线以短波长的光线为主,如蓝光);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晶体吸收处理紫外线的能力也会下降,由此导致的一些杂光也会产生丧能型眩光影响视网膜成像的质量(晶体在吸收310-410nm紫外线后激发波长接近530nm的杂光);光线是由可见光与不可见光组成的,不可见光中又包含紫外线光和红外线光,所以临床上要分清眩光光源的类型、产生眩光的原因来防治眩光。而拥有一部专门的镜片光谱透过率测量仪(如TM-1型 Topcon公司生产) ,就可以测出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镜片的透过率从而了解镜片的防眩光功能。如果眩光是由普通光源形成的,则可以配带一些能滤掉特定短波长光线的滤光镜片来保持视网膜像的质量,由于这种镜片能消除多余的散射光,就能够增加对比敏感度,使人感觉视物更清晰,但同时要注意这种镜片也会带给配带者色觉上的一些干扰和紊乱。如果怀疑引起丧能型眩光的原因是人眼晶体吸收处理紫外线的能力下降,这时就需配带能过滤掉400nm以下波长紫外线的眼镜来解决这一问题;而生活中如阳光下高速公路路面、雪地和沙滩上的反光引起的眩光则可以配带偏振光眼镜来消除疲劳,增强视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摄影入门网 » 眩光镜头(如何避免镜头眩光?)